精選

山姆王身心止痛小流程

「疼痛」對山姆來說,有時其實是身體發出的一些訊息,背後可能是一個提醒,提醒我們該去完成過往的一些被凍結的未竟之事,如果不去面對其背後的意義與提醒,她多半會重複出現,有可能深深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。

然而,
太沈重的疼痛則會吸引我們太多的注意力,有些重大疾病需要先讓當事人有一些空間可以呼吸,可以覺察,才有機會去讓凍結的創傷能量可以流動。

下面是山姆整理出來,借用了Dave Elman催眠與 RMA Systema 的一些概念與技巧,實務上還算有用的止痛技巧流程,分享出來希望對有需要的朋友,能提供一些參考之用。

山姆王止痛技巧作法之一概略步驟:

  1. 打開引導者個人內部場域。(可以是COACHing State,如果是武術的虛領頂勁,則需要覺受到內在橫隔膜部位的彈性感受,都要全程維持)
  2. 教育訓練:找到當事人放鬆狀態的定義(如疼痛已發生,不需要此步驟)
  3. 當事人A手掌定位疼痛部位,引導出次感元定義與心理量表
  4. 連結引導者與當事人之間的場域空間:讓當事人B手抓著引導者的手臂,有多痛就抓多緊,引導者手臂要握拳
  5. Dave Elman步驟操作:
    引導當事人盡可能努力眼球向上看,手指同時靠近,重複三次。
    當事人疲累閉眼時,引導者握拳手要放鬆給予暗示,同時說:
    「現在你專心感受眼睛內的放鬆,你的眼皮會很重,你不用努力也會緊緊黏在一起……如果你可以感受到你眼睛的放鬆,眼皮就會黏在一起,你可以試著張開,如果夠放鬆,你就張不開……你可以試著張開,你越是嘗試,就越張不開,你也越放鬆……」
  6. 確定當事人有在嘗試:
    「我看到你真的一直很努力在試……現在可以不用試了……你可以允許自己,『專心』好好享受這個放鬆……『專心』好好享受這個放鬆……」
  7. 「『專心』好好享受這個放鬆……」引導者手指點當事人眉心
  8. 「『專心』好好享受這個放鬆……」引導者手指點當事人牙關
  9. 「『專心』好好享受這個放鬆……」引導者手指點當事人承漿
  10. 「『專心』好好享受這個放鬆……」引導者手指點當事人胸鎖乳突肌
  11. 「『專心』好好享受這個放鬆……」引導者手指點當事人肩井
  12. 「『專心』好好享受這個放鬆……」引導者手指點當事人上臂
  13. 「『專心』好好享受這個放鬆……」引導者手指點當事人前臂
  14. 「『專心』好好享受這個放鬆……」引導者手指點當事人合谷
  15. 「『專心』好好享受這個放鬆……」引導者手指點當事人疼痛部位
  16. 深化:引導者自由的手以花苞型放到當事人疼痛部位,慢慢張開,有韻律以該部位輕輕藉由表皮有韻律牽動當事人全身。
  17. 如果當事人已有一兩分減輕,引導者手指再點一次當事人眉心:「你真的夠『專心』去好好享受這個放鬆,讓這裡出現一點微光,用你的方式,讓這個微光慢慢照亮其他地方的黑暗……」
  18. 引導者手掌再次回到疼痛部位:「我發現這裡有點放開了,謝謝這個部位的幫忙……如果你們也累了,就慢慢下沉……讓這部分的提醒去慢慢休息吧……」
  19. 等當事人休息夠,再做一次心理量表,測定差異
  20. 設定心錨:以後你假裝眼皮黏在一起張不開,你就可以回到這樣的感受
  21. 面臨未來

山姆王止痛技巧作法二概略步驟:

  1. 打開引導者個人內部場域。(可以是COACHing State,如果是武術的虛領頂勁,則需要覺受到內在橫隔膜部位的彈性感受,都要全程維持)
  2. 教育訓練:找到當事人放鬆狀態的定義(如疼痛已發生,不需要此步驟)
  3. 當事人A手掌定位疼痛部位,引導出次感元定義與心理量表
  4. 引導者與當事人之間的場域空間:引導者的手掌放到當事人枕骨或額頭位置(視當事人姿勢而定),讓當事人的頭部重量完全放在引導者的手掌上。
  5. 引導當事人感受頸部的少用力,同時說:「現在你可以繼續張著眼睛感覺到你的疼痛,你應該也可以同時“感覺”(重音暗示)到,把你的頭的重量放在我的手上時,你脖子與肩膀的感覺……
    專心感受你的頭有人撐著保護著,你不用努力也可好好呼吸的感覺……
    如果你可以感受到可以讓空氣進到胸腔更多,眼睛可能有點酸酸的,眼皮可能會有點重,你就讓眼睛輕輕閉上吧……
    當你上下眼皮碰在一起,因為太重了,你可以允許自己就讓他們像是黏在一起一樣……
    就讓自己享受這個放開的感覺……
    你可以試著張開你的眼睛,如果妳願意放開,你就你的眼皮就黏得越緊……
    你可以試著張開眼皮,你越是嘗試,就越張不開,你也越放鬆……」
  6. 確定當事人真的有在嘗試:
    「我看到你真的一直很努力在試……現在可以不用試了……你可以允許自己,『專心』好好享受這個放鬆……『專心』好好享受這個放鬆……」
  7. 「『專心』好好享受這個放鬆……」引導者手指點當事人眉心
  8. 「『專心』好好享受這個放鬆……」引導者手指點當事人牙關
  9. 「『專心』好好享受這個放鬆……」引導者手指點當事人承漿
  10. 「『專心』好好享受這個放鬆……」引導者手指點當事人上背部/大胸肌
  11. 「『專心』好好享受這個放鬆……」引導者手指點當事人下背部/髖關節
  12. 「『專心』好好享受這個放鬆……」引導者手指點當事人上臂
  13. 「『專心』好好享受這個放鬆……」引導者手指點當事人前臂
  14. 「『專心』好好享受這個放鬆……」引導者手指點當事人合谷
  15. 「『專心』好好享受這個放鬆……」引導者手指點當事人疼痛部位
  16. 深化:引導者自由的手以花苞型放到當事人疼痛部位,慢慢張開,有韻律以該部位輕輕藉由表皮有韻律牽動當事人全身。
  17. 如果當事人已有一兩分減輕,引導者手指再點一次當事人眉心:「你真的夠『專心』去好好享受這個放鬆,讓這裡出現一點微光,用你的方式,讓這個微光慢慢照亮其他地方的黑暗……」
  18. 引導者手掌再次回到疼痛部位:「我發現這裡有點放開了,謝謝這個部位的幫忙……如果你們也累了,就慢慢下沉……讓這部分的提醒去慢慢休息吧……」
  19. 等當事人休息夠,再做一次心理量表,測定差異
  20. 設定心錨:以後你假裝眼皮黏在一起張不開,你就可以回到這樣的感受
  21. 面臨未來
Photo by Youssef Hb on Pexels.com

期待大家,都能去正視自己身體的提醒,更近一步去完整自己,成為更棒更好的你!

N.L.P. & Healthy Food:鉀

pexels-photo-235294.jpeg

情緒與健康有很大的關聯,是一體兩面的。

許多身上的不舒服,
都是在提醒我們一些「正向意圖」,是時候該好好照顧自己了。

隨著春天將盡,時節也將進入立夏,流汗的機會也開始變多了,
天氣熱流汗量多,很容易造成低血鉀,但是夏天除了室外流汗,室內的空調也常會讓人冷到受不了,卻很少人知道,寒冷也會造成低血鉀!

寒冷的溫度會讓人體體表的水分蒸發變少,
但是中樞神經的新陳代謝,尚未適應一下子進到冷氣房的氣溫下降,
身體本應在體表蒸發的水分,就進入血液循環中,代謝還是要進行,因此就從另一個管道——腎臟與膀胱出來了。

在你沒注意到時,
低血鉀就有可能發生了。

當身體缺鉀時,會容易全身無力,
尤其是四肢更明顯,
其他諸如疲勞、嗜睡、心臟無力,
腸胃方面則會加重厭食,腸胃方面則會加重厭食、噁心、嘔吐症狀⋯⋯

以上的症狀,
跟憂鬱症狀也有點像:
憂鬱症狀也會足不出戶,只想睡覺,懶洋洋的,又加上肌肉的緊繃,身心一整個都不舒服。

如果你有憂鬱的傾向,會更加以為自己怎麼了,第一時間不是疑神疑鬼,
或許先去驗個血,看看自己是不是營養不良了,再來判斷自己是不是憂鬱症,這或許好些。

如果真是營養不均衡導致的症狀,
這時可以攝取適量天然的鉀和鎂來幫助身體和情緒的穩定!

攝取適量的鉀,
就有助於降低罹患中風、高血壓、骨質疏鬆和腎結石的風險。

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FDA)公佈的每日建議攝取量,成年男性和女性每日建議的鉀攝取量為4700mg。

說到攝食鉀,有概念的朋友就會聯想到多吃「香蕉」,
除了香蕉,還有許多食物含鉀量更高喔!

究竟哪些食物富含鉀?
美國thedailygreen網站列舉10種鉀含量最豐富的常見食物,下面供大家參考。

1. 地瓜:這種根莖類植物鉀含量非常豐富,一顆就有694mg,約占每日建議攝取量的15%。此外,地瓜也是富含β–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喔。

pexels-photo-89247.png

2. 柳橙汁:最讓人熟知的是柳橙汁的豐富維生素C含量,但柳橙汁也同時含有豐富的鉀呢。

pexels-photo-96620.jpeg

3. 甜菜葉:甜菜葉不僅富含維生素A、維生素K和β–胡蘿蔔素,鉀含量也高人一等。

pexels-photo-533360.jpeg

4. 馬鈴薯:如果連皮一起吃下去的話,一顆馬鈴薯就有610mg的鉀。同時馬鈴薯也是維生素B6的重要食物來源,對保持皮膚健康很有幫助。不過要注意馬鈴薯皮上可能有農藥殘留,最好選購不用農藥栽植的有機馬鈴薯,或是浸泡鹽水一小時後再食用比較保險。

potatoes-vegetables-erdfrucht-bio-144248.jpeg

5. 白豆:含有豐富的澱粉、蛋白質、鐵和纖維。半杯白豆就有595mg 的鉀。

pexels-photo-273838.jpeg

6. 椰棗:是來自中東地區的水果,半杯椰棗含有的鉀584mg。

Freshdates

7. 優格:8盎司脫脂的原味優格中含有鉀579mg。

Sojade-organic-lactosefree-vegan-additive-free-soy-yogurt-from-Germany-400g-pint-1024px

8. 葡萄乾:半杯葡萄乾含有543mg的鉀,但要注意的是,如果你喜歡吃新鮮的葡萄,因為少了葡萄乾經過日曬脫水的過程,可能會比其他水果更容易有農藥殘留的問題,建議儘可能購買全程不用農藥栽植的有機葡萄。

800px-Raisins

9. 蛤蜊:不只鉀含量豐富,鐵和維生素B12的含量也是各種食物之冠。3盎司的蛤蜊含有534mg的鉀。

4716686411_5472341c34_b

10. 梅子汁:6液體盎司就有528mg。

5493064617_fb9ac43748_b

這些都是美國人的調查數據,如果在台灣也有這些食物,大家可以多吃吃喔!

同時如果再配合「反轉焦慮」、「咻模式」、「六步改觀法」之類的NLP技巧,對於某些症狀可以有更好的效果喔!

NLP:親子講座分享@20180424

週三親子講座小分享
在4/24山姆於TBNLP的親子小講座中,
講了一些NLP的小概念,也體念到現場媽媽夥伴的辛苦。

我蠻相信,只要是父母,
絕大多數都是要給子女最好的愛。

只是有時真的不知道,
自己能給什麼是子女最適合的。

在講座中,山姆分享了幾個概念:
第一是「前題假設」。
山姆請參加伙伴從16條前題假設中選出自己有感覺的。
基本上有這幾條的話,會更好。
1. 地圖不是實地。
2. 每個行為背後都有正向意圖。
3. 沒有失敗只有回饋。
4. 有效果比有道理重要。
5. 溝通是多管齊下的。

第二是「『先接納情緒』大於『處理事情』」
講道理人人都會,即便孩子當然也知道「道理」。
如果他的表現不好,多半都會在某個情緒之內,
需要他人看到聽到感覺到去認同,
因此,
要看到孩子的優點,要先看到他現在做不好的狀況時,他是在什麼情緒內,認同他的情緒,會更有機會讓他也看到自己的優點去放大,
有意識地感覺到自己的缺點去改善。

第三是「親和感」與「框中框」的概念,
面對孩子親人伴侶,
有時「親和感」反而是我們最容易缺乏的。

一方面是與對方的親和,因為太親近,所以忽視了。
另一方面,是與自己的親和。
因為太害怕太在意了,所以不知所措。

對方的想法感覺太讓我們在意害怕時,
很容易讓自己陷入一個緊張的情緒狀態。

請記得:
「安心創造安心,緊張帶來緊張」。

順便介紹如何讓自己進入較為平靜的小方法:COACHing State。

第四是「直接具體陳述問題與狀況」。
父母很常說的是「不要這個」、「不要那個」,
有趣的是,
很少說希望孩子「要做什麼」。

第五是「具體說出自己的感受」。
我們都常要求孩子,卻沒說出這個要求背後是基於自己的什麼感受。

第六是「開玩笑或模仿好玩的聲音來溝通」
有著磁性聲音的夥伴媽媽,試著重現與孩子開玩笑的情境,然後在山姆的引導下,再做個怪聲調的同樣內容陳述,
其他夥伴會明顯感覺到,後者開玩笑的意味大於前者,也更容易接受。

當上面的部分可以好好進行時,其實也會蠻容易看到親子彼此的優點而好好溝通的唷!

N.L.P.心得:基礎裝備

keys-workshop-mechanic-tools-162553.jpeg

「N.L.P.」,「Neuro Linguistics Programming」,
如果以中文直譯,或許應該稱作「神經語言程式學」。

就和很多開始學習NLP的夥伴一樣,我對於NLP的認識懵懵懂懂,和催眠之間弄得不是很清楚。

我個人最早知道這個名稱,
是在羅伯.法格(Robert Farago)的「催眠自我療法」一書中見到。

回想第一眼看到這本書的封面大大寫著:
「以自我催眠的力量,讓你的人生改觀。」

多麼吸引人的一個 title!!

看過之後,一陣忙碌也就忘了它的存在,「N.L.P.」這個名詞也就很單純地以「名詞」這個角色儲存於我的大腦記憶區,直到規劃自己成為一個心靈工作者的過程中,正式進行N.L.P.學習,才再與這個領域喜相逢。


在「催眠自我療法」書中的導讀提到N.L.P.的起源,
原來是1970年代,約翰.葛瑞德(John Grinder)與理查.班德勒(Richard Bandler)兩位「非科班」出身的傢伙(稱現代的大師為「傢伙」感覺很怪,但心情倒也很爽!),結合了Grinder身為語言學家,以及 Bandler 身為電腦程式設計師的專長,發現心理臨床應用上實用的應用技巧,即使如他們兩個非科班出身,也可以藉由模仿精神醫師的作法,對患者達到一定程度的作用,在經過幾年的整理,終於初始有了一個有系統的操作方法。這也是了解人與改變人的三個途徑:神經生理的「知覺」、溝通表裡意識的「語言」,以及將人類行為固定模式程序化的「策略步驟」。

在親自模仿(或是也可以稱作另一種「學習」)當代美國四位溝通及心理治療大師:
溝通大師葛瑞利.貝特森(Gregory Bateson)、
現代醫學催眠之父,艾瑞克森催眠法創始人米爾頓.艾瑞克森(Milton Erickson)、
家族治療大師維吉尼亞.薩提爾(Viginia Satir)以及
完形治療創始人弗列茲.珍珠(Feitz Pearls)的過程中,
更充實了N.L.P.的內涵,將四位神人的心法修正發展,最後提煉成現在N.L.P.這滴精粹的蜜。

簡單的說,甚麼是「N.L.P.」?

我會說:
這是一個模仿卓越的技巧心法,透過適當的模仿與策略設計引導,可以快速學習任何事物,調整狀態。

「N.L.P.」可以應用的範圍包山包海,
從節食減肥,到改變個人歷史、前世今生解碼⋯⋯

事實上,在我的閱讀與學習中,也有其他方法可以達到類似的調整效果,
但,「N.L.P.」最不一樣的地方,首在於對於每個個體獨特差異性的尊重,
其次在於它構築在一套「基本假設」之上。

必須承認,這套「基本假設」在我從事身心靈工作或溝通時,幫助並提醒我尊重當事人的「個人感覺」,而非以我個人主觀意識經驗套用在對方身上,效果斐然!

「N.L.P.」之「基本假設前提」:

  1. 每個人的行為背後都有他的正向意圖。
  2. 地圖並非實地。
  3. 生命與心智系統是具有系統性的。
  4. 沒有失敗,只有回饋。
  5. 有用比真實更重要。
  6. 每個人都擁有他所需要的資源。
  7. 任何人可以做任何事。
  8. 彈性就是影響力。
  9. 愈小的工作愈好處理。
  10. 溝通是多管齊下的。
  11. 有選擇比沒選擇好。
  12. 任何人都可以活的完美無缺。
  13. 任何行為在某種狀況下都是有用的。
  14. 得到的反應就是溝通的意義。
  15. 行不通就改變。
  16. 彈性就是影響力。

在這些「基本假設」前提之下,事實上不只於身心靈工作領域,在對於各方面諸如行銷、業務、學習……等各個方面都更容易放下所謂「我執」的僵硬角度,能在自我原則的方向中,更有彈性地去應對各種不同的想法與問題。所以,儘管在基礎的部分與架構我學習了不少新的技巧與觀點,但,「基本假設」卻帶給我莫大的幫助。

另外,在我們常常會問道聽到的一個問題:

「如何成功?」

N.L.P.提供了一個「必然成功公式」,
這在人際溝通與目標設定上也有其幫助!所謂的「必然成功公式」,包含了以下三項:

  1. 結果(Outcome):
    先設定了你要的結果,自然可以找到達成結果的技巧或方法。就像我們總要先知道自己的目的地,才能決定交通工具的形式,是一樣的道理。
  2. 敏銳度(Acuity):
    如實觀照,全盤考慮一下這個結果的影響。
  3. 彈性(Flexibility):
    視狀況選擇可使用的工具。
中國人常說:「天時地利人和」,N.L.P.的「必然成功公式」也是符合此理的執行祕法呢!

由於我是先學了催眠後,再進行N.L.P.的學習,常有人問我:「催眠」和「N.L.P.」哪個比較好用?或哪個比較容易學習?

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來說明:「應用層次」與「學習層次」。

在「應用層次」上,對我而言兩者或有差異,卻又異中求同:傳統催眠有時著眼於問題發生的「源頭」,N.L.P.重心在「結果」的設定;傳統催眠有時過程較長,N.L.P.有時速度較快。但以我來說,兩者不甚有太大的差別,在應用上交互使用的狀況很多,或已無痕跡地混在一起,成為另一杯全新口味後勁十足的調酒。或許在前世回溯上我也會使用milton model 來緩緩引導對象進入他的潛意識世界,在催眠過程走他的時間線;但有時也會走時間線中,使用頓然中斷法讓當事人快速開啟他潛意識的大門,端看當下對象的狀態,這又與N.L.P.尊重個體差異的觀點不謀而合。

在「學習層次」上,N.L.P.需要更精細地去分辨當事人目前的狀態,並選擇相對應的工具來符合當事人的需要;對我來說,這是挑戰,卻也是樂趣所在。當事人的五官氣色,呼吸深淺,肢體顫動,一切變化都在自己的觀察下慢慢呈現。高中時的生態觀察轉而成為人類心理生理觀察,似乎也相差彷彿。

但不可諱言的是,N.L.P.的觀察技巧在進行催眠工作的過程中,提供了不少工具與協助,如實觀照當事人當下狀態與需求;或許,這也是一個自我療癒的過程,提醒著自己在某些時候,必須要適度解離,同樣地如實觀照自己的狀態與需求,是不?